序——呂興昌教授
有良知有主體意識ê文化人──讀蕭平治《作田人博物館導覽》
呂興昌
佮平治兄熟姒二十二冬,無定定做伙,m̄-koh因為面冊ê致蔭,阮soah袂輸逐工攏有咧見面,致到伊台灣頭台灣尾咧拍拚ê台文推動(chhui-tōng)事工,我差不多攏一清二楚;伊金口一下開,專題一齣一齣演,keyboard開始揤(chhi̍h),台文一碗一碗出;煞尾,鬧熱chheⁿ-chhau 實體ê冊就一本一本仔發行,咱人台灣年己亥新正喜氣閃熾,一睏仔三本做伙現身:《台灣俗語鹹酸甜第四冊》、《Lajih身世kap親人》、《作田人博物館導覽》!
過年前,平治兄無棄嫌,叫我針對《作田人博物館導覽》寫幾字仔紹介ê話,我就趁新正年頭,將我ê感想記幾項仔落--來,佮台文界ê有志互相罔破豆(phò-tāu),請大家指教。
頭起先ê感想就是:平治兄又閣做出一項台灣文學/文化ê創舉啦!1997年伊開始寫「台灣俗語鹹酸甜」,彼時進前,已經有真濟疼惜台灣疼惜台語ê有心人,知影台灣俗語tī台灣文學/歷史/思想各方面ê重要意義,所以出版袂少研究、詮釋(chhoan-sek)台灣俗語ê專冊,可惜chia--ê冊,全部,無一个例外,攏是用「華語」或者是「日語」咧解說「台語」俗語!這種書寫對理解「台語」俗語ê一般功能來講確實有伊ê貢獻,總是(chóng--sī),若是對「台語」主體性來論,就有失真ê偏差。平治兄掠着這个重點,直接用台語來討論台語俗語ê鋩鋩角角(mê- mê-kak-kak),書寫ê形式佮內容成做一體,主體性攏袂走閃,媠氣閣siak-phah。
這種書寫ê精神佮風格嘛表現 tī 伊翻寫周鎮《台灣鄉土鳥誌》內底。伊tī話頭〈還我台灣鳥仔ê本名〉有講:「根據周鎮先生ê講法,百年來,台灣鳥仔名,受著三擺ê蹧躂,第一擺tī 1937~1945年代,日本人為著推展「皇民化運動」,台灣鳥仔ê本地名,煞攏用日語發音…上蓋bē o-ló--tit ê就是終戰後ê『國語』運動,台灣鳥仔名徹底改名換姓,台灣正港ê 傳統鳥仔名,攏總放sak m̄用,甘願採用外來名,就是m̄叫咱家己祖公祖媽留--落來ê名字。第三擺就是最近…由出版界偷渡中國鳥名來咱台灣,目前已經有46種ê鳥仔名hō͘人統一…解嚴後台灣本土化ê口號喝kah chiah大聲,對台灣鳥ê母語卻m̄知影thang保惜保持,除了無知以外,就是欠缺家己ê 自信、自覺kap愛家己文化ê良知。」共一个思考理路,《作田人博物館導覽》這本冊,正正就是beh將沓沓仔咧失落ê古早物件、禮俗,咱祖公祖媽按怎共怹號名、按怎佮怹接接(chih-chiap) ê生活聲嗽抾(khioh)倒--轉來,hō͘ 咱成做一个有良知有主體意識ê文化人。
紲落來ê感想就是,導覽是引chhōa人欣賞ê意思,欣賞啥貨?欣賞你bat ê,hōo你bat閣較深bat閣較濟;欣賞你不bat ê,hō͘ 你看見誠有意思ê新天地。所以這本導覽不但(m̄-nā) 閣一擺hō͘ 我行轉去囡仔時代ê庄腳生活,而且共(kā) hia--ê漸漸袂記得或者是原本不知ê物件,用餾-- ê抑是重再學習ê方式叫叫--轉來,有重溫舊夢ê歡喜,嘛有吸收新知ê爽快。親像〈駛田篇〉紹介牛拖犁ê相關物件,有:gû-phīⁿ-khian(牛鼻圈)、gû-tiàu-lêng(牛吊龍)、gû-taⁿ(牛擔)、gû-khan-heng(牛牽胸)、kha-chhia-soh(跤/枷車索)、āu-ta̍t-á(後達仔)、gû-soh(牛索)、gû-sut-á(牛捽仔)、kha-chhia(跤車)、Lin-long-á(鈴啷仔)、Gû-chhùi-lom/lam(牛喙籠)。犁ê部位名稱有:Chhiú-hoāⁿ-á(手扞仔)、Lê-chō(犁座)、Lê-thâu kap lê-piah(犁頭kap犁壁)、Lê-hn̂g kap lê-kau(犁轅kap犁鉤)。犁田ê家私有:Koah-pē(割耙)、Chhiú-pê(手耙)/thih-pē(鐵耙)、La̍k-ta̍k(磟碡)、Chhiah-pe(鍤桮)、Pùn-chhiám(糞扦)、Phún-to(翸刀)、Thih-cha̍h(鐵鍘)、鐵鍘犁、Ngiáu-á(撓仔)、Ngiáu-á-lê(撓仔犁)、Tî-thâu(鋤頭)、Ku̍t-á(掘仔)、Thih pê-put(鐵耙柫)、Loa̍h-tâng(捋筒)/Loa̍h-kóng(捋管)/ Loa̍h-pê(捋耙)、Chúi-chhia(水車)/Liông-kut-chhia(龍骨車)、Hò͘-táu(戽斗)、Phòng-phuh(泵浦)/ Chúi-hia̍p-á(水拹仔)等等大約31項,其中有三分一我原底知名不知啥物物件,甚至連名都不捌聽過。比論講「磟碡」,tī歷史文獻佮文學作品裡早就熟姒kah有賰,嘛知影伊ê用途,可惜雖罔農村出身,m̄-koh細漢ê時厝裡無這種農具,致使活kah七老八老猶不知影伊生作圓抑扁;其他像「牛吊龍」、「牛牽胸」、「跤/枷車索」、「後達仔」、「跤車」、「犁轅」、「犁鉤」、「鐵鍘」、「撓仔」、「撓仔犁」chia--ê名佮物(mi̍h),tī我記持內底就齊(chiâu)無影跡,所以平治兄用相片展示怹ê形影、閣用簡明ê台文將chia--ê形影解說kah誠鬥搭(tàu-tah),hō͘我食到老學到老,增加真豐沛(phong-phài) ê台語chai-bat(知識)佮生活智慧。
最後,平治兄是一位台文推動者,伊強調台文書寫m̄通孤靠漢字,tī白話字(羅馬字)猶無法度全面拍破漢字中心主義ê台灣社會進前,漢羅濫寫算是上利便ê書寫方式,che,tī台文界已經是真普遍ê常識佮共識,嘛實踐超過二十外冬矣,總--是,一般kan-na會曉華語讀寫ê人,絕大多數攏猶需要再教育,予怹理解beh寫、讀台語文,無請羅馬字來鬥相共(tàu-saⁿ-kāng)是做袂鬥搭--ê。所以平治兄無論寫啥物議題,濟少攏會順紲機會教育--一下。像〈嫁娶篇〉紹介文房四寶ē時按呢講,「古早人,bat字ē-hiáu寫毛筆字/水筆字,是chiâⁿ受人i-nāi kap尊重」。伊註解:「烏墨是墨條,白墨是粉筆,bat字是bat漢字。因為長久接受漢字教育,jīn-bat漢字chiâⁿ做有學問ê人才,殊不知ē-hiáu羅馬字chiah是重要,書寫台語文,若無Lô-má-jī,定著ē閃避真濟無法度用漢字表達ê台語台灣話。」無m̄着,「閃」正正就是硬beh用全漢字書寫ê大症頭,親像頂面引文「jīn-bat漢字」ê「jīn-bat」,過去大多數台文界ê朋友攏會寫作「認識」,m̄-koh不是台文箍仔ê人看着「認識」二字,讀「jīn-sek」凡勢佔較大面;所以平治兄採用「jīn-bat」無用「認識」,我推想(chhui-sióng)是為着bŭaihông讀作「jīn-sek」所致。Che,我家己嘛有一屑仔經驗thang佮平治兄交陪--一下。以早,「知識」我攏讀作「tì-sek」,後--來,佮台灣長老教會ê朋友做伙,知影怹攏讀「chai-bat」,我足欣賞這个話音,真概念te̍kê詞soah成做足有力ê「chai」佮「bat」;尾仔,凡若拄着這二字,為着bŭai hông讀作「tì-sek」,我就bŭai用漢字「知識」,規氣攏用羅馬字「chai-bat」,或者是先羅後漢ê「chai-bat(知識)」!
以上三點粗淺ê感想,若有無妥當ê所在,敬請平治兄佮台文先進進多多指正。
2019/02/20